最近,许多网友对现代古诗摘抄产生疑问。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想弄明白关于现代古诗摘抄大全100首,泰缘号(www.bjxdyg.com)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,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,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,只有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创新,才能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。我国古典文学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的陆续出现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时至今日,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,依然被人交口称赞。于是,很多人忍不住思考:在文化方面,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?
对此,诗歌自媒体小楼听雨,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。这是一个以呈现当代海内外华人优秀格律诗创作、传承中华诗词文明的公益平台,不仅设有“小楼周刊”、“每周试玉”、“诗歌花雨”等栏目,还举办过多次诗词大赛。

这部《小楼听雨》,正是平台创刊四周年的旧体诗作品集。其中,收录了从2016年7月到2020年12月在该平台公开发表的当代诗人的优秀原创诗词以及诗赛作品。
可以说,它的出现,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面貌。同时,书中大量的诗歌理论知识和作品点评,也为喜爱诗歌创作的人,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在清华大学教授钟振振看来,想要学诗,可以从简单的绝句开始。另外,要注意诗词的起、承、转、和。只有遵循一定的章法,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来。当然,诗词创作最重要的还是立意,词句次之,格律又次之。
比如,李白的《越中览古》:“越王勾践破吴归,义士还乡尽锦衣。宫女如花满春殿,只今惟有鹧鸪飞。”前三句写得花团锦簇,后一句直接跳跃到当代,反倒显得格外凄凉。

在诗词评论家梦欣看来,绝句体小句促,想要写得好,功夫全在结尾,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。随后,又深入分析解读了十六种结尾的方法,可供读者赏析参考。
比如,崔护的《题都城南庄》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虽然没有难舍难分的分手场面,但因为充满了传奇色彩,仍旧让人黯然神伤。
在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杨逸明看来,唐诗之所以迷人,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辉煌的时代。所以,今人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写诗,也只有我们才能写出当代的诗词精品,进而又着重分析了诗词创作的语言风格。
比如,辛弃疾的《西江月》: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。听取蛙声一片。”写出了清幽的自然景致,动静结合,有趣极了。

除了精彩的诗歌理论知识,书中的来自不同地域、不同职业、不同年龄的原创诗词作品,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。
比如,周岐的这首《七夕》:“浮云敛尽一河清,久坐瓜棚凉自生。屏息欲听天上语,秋虫偏向耳边鸣。”全诗生动活泼,最后秋虫的出现简直煞风景,却写出了新意,甚妙!
又比如,何其三的这首《路见枯花》:“委泥红朵抱香干,枝上曾经翠叶攒。信手撷来随手弃,入眸容易入心难。”浅显易懂,但耐人寻味,看似写枯花,实则写世态。
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当这些原创诗词汇集在一起,他们的创作灵感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。如此,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读诗、写诗、爱诗的行列。
#真知新坐标##阅读的温度##诗词#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;发布者:缘分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jxdyg.com/life/47041.html